​浙江农林大学动物医学院

发布者:中国兽医协会发布时间:2024-03-04阅读次数:

1.历史沿革

动物医学院的前身是浙江林学院的动物学科,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2006年招收第一届动物科学专业学生。2010年,浙江林学院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学校陆续启动动物科技学院和动物医学院筹建工作,2012年招收第一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2013年1月,学院挂靠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2016年6月,动物科技学院正式成立2019年10月正式动物医学院成立。

2.办学条件

学院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0000余平米,其中本科实验教学专用实验室2000平米。建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室1个,浙江省畜禽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4个,浙江省动科动医实验教学中心等省级教学平台5个;建有教学动物医院、动物健康检测中心以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0余家。

3.学科布局

学院拥有兽医学一个一级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拥有野生动物保护博士点以及兽医学、兽医专硕2个硕士点。

4.专业建设

学院拥有动物医学(5年制)一个本科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兽医公共卫生专业也在积极筹备中。学院共建有《兽医微生物学》等国家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主编《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课程思政案例库》、《动物医院实训教程》、《兽医微生物学精要》(双语)等规划教材和新形态教材6部。

5.教师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24人,其中专任教师106人(100%具有博士学位),教授18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64人;中美联合培养DVM 2人,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教师31人。教师队伍中有省部级人才10人次,教育部动物医学类教指委委员1人,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学校优质教学教师特等奖1人。

6.科学研究

学院建有浙江省畜禽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动物健康互联网检测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动物医学与健康管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澳动物健康大数据分析联合实验室。近5年,学院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累计到位经费近1亿元。

7.社会服务

学院坚持“同一世界、同一健康”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产业出题—问题导向,学院审题—合作导向,学科接题—服务导向,老师破题—研究导向,学生答题—学习导向”五轮驱动式社会服务模式,发挥学科人才和技术优势,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承担G20峰会疫病监测和杭州亚运会无疫区认证重大任务;依托高水平科技特派员团队,建设乡村畜牧产业振兴服务示范带,打造区域畜牧兽医行业党建服务示范圈,构建校企地“党建共同体”示范点,为地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服务。学院有浙江省功勋科技特派员1人,省优秀科技特派员3人,省教育系统“最美志愿者”称号1人,杭州亚运会优秀服务团队1个。社会服务相关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浙江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报道。

8.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院先后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美国普渡大学、堪萨斯州立大学、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国际知名院校进行2+2本科生联合培养或签署合作协议。设立DVM国际奖学金,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和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联合培养DVM师资。先后举办“国际伴侣动物福利大会论坛”和“国际猪兽医学术研讨会——西湖论坛”等特色品牌活动。选派学生赴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美国普渡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学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9.学院文化

学院秉承“笃学 慎思 明德 尚行”的院训,发扬“和·创”文化,坚持“厚德立院、厚爱师生”,以“为爱而生、向光而行”启迪心智、凝聚力量。

10.办学成就与荣誉

近五年,学院在学科专业、教研平台、课程、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专业建设:动物医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科2023年全国动物医学专业排名B+。

(2)平台建设:建有全国高校兽医领域第一家通过CMA认证和CNAS认可的实验室,浙江省兽医领域高校唯一;为承担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任务的全国唯一高校。

(3)课程建设: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12门,出版教材6部,荣获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人次;为拥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全国10所动物医学类高校之一;为拥有《兽医微生物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的全国两所高校之一。

(4)师资队伍:专任教师100%为博士,有国家级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10人次,为拥有中美联合培养DVM师资的全国7所高校之一。

(5)产教融合:与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合作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案例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